2015年,在中国电影产业与互联网大力推动下,全国电影总票房达到440.69亿元,轻松突破了400亿大关。“互联网+”电影已经成为中国整个电影产业最重要的发展趋势,2016年的电影产业将会呈现指数增长,格局也将再次重新排位。
被O2O打倒的豆瓣影评 输掉了互联网+电影入场券
最早以影评起家的豆瓣,PC时代影响着电影行业的线上口碑。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却被O2O的到来打了一个措手不及,输掉了“互联网+”电影的入场券。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改变,让豆瓣丢掉了本该是它主战场的机会,这一点也暗示传统的电影公司们去思考“互联网+”电影时代,他们是否能够轻装上阵,拥抱时代的变化。
互联网影业的全线崛起 中国电影产业上升空间巨大
从乐视影业到阿里影业,再到腾讯影业基本上所有互联网公司都在参透传统的电影产业,规则的透明和资本的推进,让互联网影业快速崛起。

互联网影业企业通过自身的网络优势,改造或者创造新的IP,打通电影,游戏,文学等多个领域的产业融合,让一个IP可以焕发出更多的衍生价值。另外互联网公司还可以根据自身特色的大数据来对用户进行“大数据画像”,从数据出发支持IP整体开发。也可以通过自身的视频渠道的优势对网络自制剧发力,比如腾讯的企鹅影业,百度系的爱奇艺影业,还有合一集团的合一影业都在加大自制剧的投入。
其实不管是与互联网的融合还是全球化之路,中国电影产业都将在2016年会进入一个井喷之年。刚刚过去的2015年很多好莱坞大片都将中国元素融入进来,来确保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保证。春节前上映的《功夫熊猫3》更是将中国元素和武侠题材发挥到了极致,而周星驰的《美人鱼》则在上映的第9天突破了20亿票房,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创业者们的机会在哪里?
如果中国电影产业是一个大蛋糕,那么每一个垂直细分的领域都有足够多的发挥空间。对于电影行业的互联网化过程,目前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入口电商化,人流从线下重置到线上;第二阶段内容IP化,围绕整个互联网热门的IP资源争夺和银幕输出,进而形成多屏互动的IP运营;第三阶段运营用户化,真正按照互联网思维中最重要的用户思维来思考和运营内容,电影的生产和发行都将越来越明确的把用户放在第一位,进一步而言,只有建立了有效地用户运营体系,电影产业的后产品市场才能真正有效挖掘和展开。

对于“互联网+”电影的创业者来说,从各自擅长的垂直领域对电影产业进行细分切入,将迎来一个全新的电影产业的互联网创业潮。BAT的互联网影业的崛起,也从另一个方面加快了电影产业巨头们之间对优质创业者们的资源争夺,当这些创业者们获得大的平台和资金支持后,也会快速发展成为中国电影产业的一份中坚力量。未来的3到5年,将是“互联网+”电影的大风暴时期,最美的序幕即将开始。
而互联网+电影的发展只是互联网时代的含沙射影,互联网本身的巨大潜藏价值,还有待创业者或者企业去进一步开发,来者犹可待!
犀牛云移动云网站,开启企业移动互联网营销新时代,专注于为全球企业提供最精湛最具创意的网站建设技术服务,开启企业互联网发展之门。成立五年来,服务了超过36000家大中小型企业,行为遍涉各个行业,对不同行业细分化,有深刻的认识和强大企业需求开发实力,为新兴创业企业接洽互联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企业互联网发展最佳的合作伙伴。 |